中日为何签订天津条约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中日为何签订天津条约的相关内容:1885年4月18日,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1884年12月4日,朝鲜“开化党”人金玉均按照日驻朝公使竹添进一密订的计划,引日军攻入王宫,挟持国王,组织一个由“开化党”人担任要职的亲日政权。史称“
1885年4月18日,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1884年12月4日,朝鲜“开化党”人金玉均按照日驻朝公使竹添进一密订的计划,引日军攻入王宫,挟持国王,组织一个由“开化党”人担任要职的亲日政权。史称“甲申事变”。
事变后,清兵应朝鲜之请,击败了日军和“开化党”,拦回被挟持的朝鲜国王。由于当时日本的军事力量尚非清军之敌,内阁便决定暂时维持和局,先搞战备,再图大举。
故于1885年2月,日本派伊藤博文为全权大使,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副使,出使中国,乘机要挟清政府谈判。
清政府代表李鸿章采取希图苟安的妥协方针,4月18日在天津与伊藤博文签订《会议专条》(又称《天津条约》或《朝鲜撤兵条约》)。
共三款,另附李致伊文书一件。内容: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兵;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这样,日本获得随时可以向朝鲜派兵的特权。后来日本利用此约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中日为何签订天津条约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dd0522b837627916089d87.html
分享到:
上一篇:
贺炳炎回湖北老家探亲“三辞刘专员”下一篇:
揭示公元 前739年桓叔之战是怎么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