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三皇五帝的故事进来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2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三皇五帝的故事进来的相关内容: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三皇五帝的故事进来了解一下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对于历史有着一种神秘的向往。不过说起三皇五帝分别是谁,相信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朋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三皇五帝的故事进来了解一下

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对于历史有着一种神秘的向往。不过说起三皇五帝分别是谁,相信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朋友们都是知道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很多不知道呢!下面小编就来为你揭秘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以及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

一、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1、三皇

(1)《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

(2)《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伏羲、神农、黄帝)

(3)《运斗枢》、《元命苞》等书载:三皇为伏羲、神农外,还有建立婚姻制度造人的女娲。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奉为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龙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2、五帝

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颛顼、帝喾、尧、舜、大禹。

(1)《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2)《礼记·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为五帝。

(3)《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

二、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1、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广博物志》卷九行《五运历年纪》中,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

这个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份在内,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参考资料。《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2、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也称“大巢氏”。其初,人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贵,任之专国主断,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它与同时出现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一样,虽均出自后人虚拟,但也表明了汉族先民坚持生存斗争的光荣历史进程 。

3、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传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神话中,女娲氏发明了笙簧乐器,人与人之间增添了无限的祥和气氛。后来康回专用水害人,女娲氏不忍,于是与康回斗争,在大陆泽和昭余大泽彻底击败康回,女娲氏历数他的罪行,下令斩首。最终与女娲氏的部下瑞顼氏在不周山又一场大战,康回失败,头触不周山而死。于是出现历史上记载的如下史事:共工氏(康回)头触不周山,不周山崩塌,于是四极废、九州裂、天柱折、地维缺,女娲氏力任艰巨,炼五色石补天,于是地平天成,不改万物。

4、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庖羲、太昊伏羲,据说,是华胥氏踩了雷泽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据说他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他能够沿着生 长在都广之野的作为天梯的建木“上下于天”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种记事符号,又懂得制网捕鱼了。伏羲创造八卦,还制作了瑟,创造了《驾辩》的乐曲。上古文明的曙光,在传说中的伏羲时代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6、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他是传说中主掌稼穑的土神。大概是指原始社会农业开始发展的氏族名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三皇五帝的故事进来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d90a1227201a7e120c7ebf.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