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从这段战争历史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9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克里米亚战争:从这段战争历史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的相关内容: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一向来是有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传统的。过去,我们可能通常都在本国历史中追寻一些可以经验教训,而现如今,我们更需要扩大范围,以全世界为样本,并从中找寻更多有利于我们自己发展的启示

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一向来是有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传统的。过去,我们可能通常都在本国历史中追寻一些可以经验教训,而现如今,我们更需要扩大范围,以全世界为样本,并从中找寻更多有利于我们自己发展的启示。

例如克里米亚战争,这一场俄罗斯眼中的“东方战争”为什么开始,又怎么会以俄方惨败而结束,更重要的是,这一场沙俄和欧洲的战争,最后倒霉的为什么是我们?

“欧洲宪兵”的崛起

公元16世纪,俄国完成了自己的国家统一,建立起了俄罗斯帝国,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达到了国力的巅峰。

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俄罗斯帝国参与了全欧洲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大家都知道,拿破仑是一个拥有着极大雄图伟略的皇帝,在他的领导下,法兰西第一帝国横扫欧洲,法国的铁骑甚至逼近了俄罗斯帝国。

迫于形势,俄罗斯加入了欧洲各国组成的反法同盟,还凭借着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出色领导抵御住了拿破仑的攻击,为沙俄赢下了战争的胜利,还提高了沙俄及沙皇的权威和国际地位。

在战后,在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缔结了神圣同盟,维护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所传播的革命理想。这么一来,沙俄就长期充当了“欧洲宪兵”的角色。

而全盛时期的俄罗斯帝国疆域多达2280万平方公里,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人口也仅次于中国和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是欧洲的传统五大强国和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而其“欧洲宪兵”的身份,也注定了其在欧洲东奔西走,四处“灭火”。

“重中之重”的黑海

不过,即使是欧洲宪兵,也是会出事的;即使是盟友,也会为了国家利益翻脸的,克里米亚正是这样一个会让盟友翻脸的、重要的国家利益。

实际上,可能是联盟对于俄罗斯帝国的吹捧让沙俄有点“飘”了,或者说俄罗斯一向自诩“罗马帝国继承人”、想要“光复”君士坦丁堡的心遏制不住了,又恰逢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沙俄觉得是时候将自己的势力扩张东欧地区了。

而沙俄的势力扩张,绕不开的一块区域,就是克里米亚半岛。克里米亚半岛的面积虽然只有2.55万平方公里,比我们的海南岛、台湾岛都要小,但它的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

克里米亚深入黑海,一向有着“黑海钥匙”的称号,而且沙俄往南只有黑海一个出口,就如同河西走廊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一样,只有保住了黑海,沙俄才能畅通无阻地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走向世界。为此,沙俄专门有黑海舰队来护卫黑海,并借此南下地中海,插手欧洲事务。

不过,沙俄要南下还必须要经过土耳其海峡,而这个海峡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谁能出、谁不能出几乎都是奥斯曼帝国说了算。两个帝国之间的矛盾也就由此产生了。

奥斯曼帝国是14世纪崛起的、数百年间唯一能够冲击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其领土范围包括中东、北非、南欧和巴尔干的大部分地区,但因为其却缺乏同化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的族群的能力,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也在国力衰弱中逐渐减退。

在经过了几次俄土战争的胜利后,沙俄又趁此机会与奥斯曼帝国漫天要价,要求奥斯曼帝国从门第内哥罗撤军,让沙皇俄国能够实际控制巴尔干地区。

这一要求被奥斯曼帝国拒绝了,在英国和法国的支持下,奥斯曼帝国在1853年拒绝了俄罗斯的最后通牒,并且允许英法联合舰队进入达达尼尔海峡,沙俄为此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与同年10月16日正式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正式爆发。

惨败求和的《巴黎和约》

这一次克里米亚战争与之前的俄土战争有所不同,因为这一次奥斯曼帝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英国和法国为了保持并扩大自己在地中海和“东方”地区的势力范围,以“正义之名”参与了这次战争,实际上,这一次是沙俄与包括英、法、土、撒丁王国等同盟国在内,争夺近东统治权的一场战争。

沙俄士兵像以往一样英勇作战,但沙俄始终是双拳难敌四手,在黑海的那一场海战中,英勇的70万沙俄士兵仍旧不敌超过百万之众的英法联军,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那一场海战也几乎成为了俄罗斯帝国最后的荣耀。

英法联军和奥斯曼帝国很快凭借着优势反守为攻,深入黑海,并开始争夺克里米亚半岛。在之后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困战中,俄军坚守11个月,但塞城最终还是失守了。

在塞城失守后,沙俄败局已定,原本英国希望继续打下去,但最终期待和平的愿望还是替代了军事计划,克里米亚战争最终在1856年达成了停火协议。

在这一场历时两年半的战争中,俄军经历了超出预期的惨败,付出了损失52万人、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尽的巨大代价,最终被迫与战胜国签订了《巴黎和约》。

在这份《巴黎和约》中,沙俄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条约,包括不得在黑海保有6艘以上800吨的轮船和4艘以上200吨的船只,不得在黑海延安设立兵工厂或要塞,归还土地、港口,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完整”等等。

这一和约的签订,使得沙俄丧失了欧洲霸主的地位,其国际地位大大下降,而英法两国则乘此机会控制了土耳其,取得了在近东的优势地位。而且,由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沙俄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扩张策略,将目光转移到了中国,简单点说,沙俄开始侵占我国的土地了。

强国之争,弱国倒霉

强国之争,倒霉的最终还是弱国,而不幸的是,在当时的世界上,我国就是这样一个弱国。沙俄在克里米亚地区失利之后,便开始转移目标,盯上了我国的东北地区。相较于气候严寒的西伯利亚高原来说,东北对于沙俄来说简直是一块“风水宝地”。

当然,这样的风水宝地自然不仅仅是沙俄看上了的,刚刚通过明治维新发达起来的日本也看上了这块地方,并进行了大量的开发。沙俄当然不甘落后,同样在东北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做好了移民的打算,准备吞并东北。

为什么沙俄与英法相争失利,最后倒霉的却是我们呢?还是因为清朝积贫积弱,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落后局面,当然也就会被沙俄当成一个“软柿子”来捏了。

在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逼迫满清签订了《瑗珲条约》,令我们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将乌苏里江以东的我国领土划归中俄共管,开启了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恶劣行径。

在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中,每当有一个帝国正式“进驻”中国、引起瓜分中国的战争,沙俄就必定以“居中调停”的名义派兵威胁边境,并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通过这样的恶劣手段,沙俄顺利侵占了我国近1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我国才是克里米亚战争当中最大的受害者,因为沙俄在黑海地区的失去的,几乎都从满清政府手里又拿了回来。那么,对于这样的一场战争,我们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首先,站在我们最终成为了战争受害者的角度来看,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硬气的统治者。

满清落后无能,在列强一次次进攻中已经被吓破了胆,这才给了遭受战争创伤的沙俄趁火打劫的机会。在几次割地赔款当中,沙俄只要陈兵边境,满清就会立刻答应对方的无理要求,可以说沙俄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我国东北、西北的大片领土。

这说明,一个强大国家和站直了的统治者,是很重要的,落后就要挨打,而软弱则会加剧这种丧权辱国。

其次,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来看,我们同样需要进行一定思考,看看是否可以避免这样的失败。当然是可以的,比如我们在这种以一敌多的战争中,我们是否可以争取到足够的盟友?

沙俄是当时的列强,也是老牌的欧洲强国,但再强的北极熊,也难以匹敌多国联盟。英法出来为奥斯曼帝国“撑腰”,而同样作为神圣联盟的盟友,奥地利、普鲁士则没有站出来帮忙,令俄罗斯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以史为鉴,我们当然不能够再犯这样的错误,面对国际争端,韬光养晦,“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才是智者所为。

第三,沙俄虽然是当时的强国,但说到底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国家,而英法则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工业化国家,这令两军对垒之间的差距,几乎成为了某种代际差距。实际上,在武器、舰艇、后勤补给方面,沙俄与英法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例如,沙俄的步枪子弹有效飞行距离只有300码,而英法的则有1200码;例如,英法已经有蒸汽机动力的军舰,而沙俄的军舰还是帆船;再例如,在后勤保障上,英法靠火车、军舰来运输物资,而沙俄还在用骡马运输,更不用说能在千里之外指挥作战的无线电技术了。

这种现实的代际差距,令沙俄成为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几乎是必输的一方,这也在提示我们,到了今日科技更加是能够决定战场胜负的因素。

上世纪末,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展现出的现代化军事水准也曾几乎吓到了我们,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奋起直追,不断弥补着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落后就要挨打,指的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落后,更是科学技术、国家实力的落后,因而我们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所展现出来的科技实力可能真的是把沙俄打怕了,令沙俄十分担心英国人最终会抢走阿拉斯加,因而匆忙以720万美元的低价,就将阿拉斯加卖给了刚刚成立不久的美国,这大概是世界史上最不划算的一笔不动产交易了。

而这件事对我们来说,能够告诉我们的大约就是,没有敌人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也不必被敌人吓破了胆,一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在近代史上,我们曾有百年屈辱、任人宰割,但最终我们还是从废墟中重建了新中国,并一路走向伟大复兴。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克里米亚战争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bd1aa3da88b9f08d0eb6b8.html

分享到: